分子免疫研究室
-
我們研究室的主軸為探討慢性呼吸道發炎性疾病的分子免疫致病機轉與發展新穎治療策略。分為下列三個方向:
(1) 探討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致病機轉與治療策略:
慢性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為多基因之疾病,成因複雜。儘管市面上已有抗過敏藥物,例如抗組織胺劑(anti-histamines)、抗白三烯素(anti-leukotrienes)及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等,該等藥物的最大問題在於,一旦停止用藥,過敏症狀(例如發炎反應等)便會快速地復發,且在重度病患因需口服高量類固醇而有副作用產生之虞。尤其占氣喘病患5-10%的慢性重度氣喘患者,目前的藥物並無法控制,因此我們想藉由探討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致病機轉與治療的策略,提供治療慢性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新方向。包括探討晚期發炎因子-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及小分子peptide藥物透過抑制MARCKS phosphorylation site domain在慢性重度氣喘的致病機制與治療潛力。MARCKS inhibitor peptide 研究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呼吸生理比較中心合作,並已獲得美國專利,未來將持續進一步朝向產業邁進。
(2) 建立細胞與動物研究平台,研究化合物與食品治療氣喘的機制與作用:
中草藥已為國人生活中必備之藥用與食用的必需品,其安全性與接受度高,而研究中草藥之萃取的化合物,可確定其藥效成份,並可開發新的藥物,節省時間,是開發新藥非常重要的方向。我們透過建立誘發過敏反應啟始細胞樹突狀細胞與第二型T輔助細胞之細胞平台篩選治療氣喘藥物並利用動物研究平台進行藥效測試,已有不錯的成果,包括國際知名期刊的發表,且開發蘇木素治療氣喘的研究已獲得台灣與美國專利。
(3) 全身性硬化症併發間質性肺炎的療效與機轉研究
(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 also called Systemic Sclerosis or Scleroderma)又稱硬皮症或全身性硬化症為自體免疫性疾病,由於微血管病變、先天與後天性免疫失調而引起多重器官纖維化,發病原因仍不清楚。皮膚纖維化是最主要病徵但亦會造成肺、腸胃道、腎臟與心臟之病變。其中併發間質性肺炎病患因血管減少、平滑肌增厚、血管變窄而造成組織低氧與氧化壓力增加,並進一步造成發炎細胞浸潤及纖維母細胞活化而進而導致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血壓,有極高的致死率。目前治療硬皮症藥物主要為免疫調控(免疫抑制劑合併幹細胞移植)及併發症治療如血管擴張劑治療高血壓、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抑制劑治療腎病變、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治療手指潰瘍 而目前藥物治療重症的患者效果並不好,尤其是併發間質性肺炎的病患,目前並無藥物可有效治療而使得死亡率高。為了提高全身硬化症的療效,我們便由機制著手,在硬皮症的致病機轉中,血管內皮細胞與纖維母細胞為主要引發病變的細胞。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的受損可能是最早病變的細胞。除了結構細胞外,免疫細胞為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之重要因子。因此我們的研究目標有二:
<A >探討發炎因子於全身性硬化症併發間質性肺炎治療的作用機轉。目前將病人血液,利用cytokine chips已分析數個潛力標的。將進一步利用動物模式探討。
<B>探討新藥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症潛力與機制